从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失事到361潜艇失事,
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?
潜艇老兵
2000年8月12日当地时间11时28分,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“库尔斯克”号核潜艇在参加军事演习时发生意外,鱼雷爆炸,潜艇沉没。“库尔斯克”号事件,是世界上的发生的第二次核潜艇艇毁人亡事件。第一次发生在美国。
1963年4月10日,美国海军“长尾鲨”号核潜艇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进行深潜试验时发生意外事故沉没,艇上129人无一生还。当时因为通讯系统不是很发达,所以世界媒体对此事关注度有限。
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失事以后,挪威地震研究所记录到在巴伦支海的两次大爆炸,这一事件立即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。俄罗斯总统普京因为没有及时对此事做出反应,受到俄罗斯民众的严肃批评和质疑。不过在处理牺牲人员后事问题上,普京为自己挽回了一些影响。“库尔斯克”号遇难官兵,被国家授予“俄罗斯勇士”称号,艇长被授予“俄罗斯英雄”称号。
在事故发生一年之后,2001年10月29日,俄政府调查委员会首次公开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失事的原因:“库尔斯克”号核潜艇所携带的一种口径为650毫米的鱼雷发生了爆炸,引爆了鱼雷舱其它鱼雷,结果炸沉了“库尔斯克”号核潜艇。
库尔斯克纪念碑(图片来自网络)
2003年4月16日,中国海军北海舰队361潜艇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时不幸失事,全艇70名官兵全部牺牲。
事故发生后,总部工作组在郭伯雄、徐才厚、张树田等人的主导下,仅用18天时间就公布了361潜艇失事的原因:指挥操纵失误。
先不说对于如此重大事故,这样草率得出结论是否尊重科学,单说70名官兵的牺牲,他们是在执行战斗任务时为国捐躯的,郭伯雄、徐才厚、张树田等人,居然不让海军给他们记功、评烈士。用牺牲官兵母亲的话说:俺儿白死了么?
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是事故,361潜艇也是事故;
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报废了,361潜艇官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采取果断措施保住了潜艇;
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事故原因调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,361潜艇事故原因调查只用了18天;
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遇难官兵被国家授予“俄罗斯勇士”称号,艇长被授予“俄罗斯英雄”称号,361潜艇牺牲官兵,既没有立功,也没有评烈士;
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事件有专门的纪念碑,361潜艇什么纪念形式都没有,骨灰都不能进烈士陵园。
试问,同样是潜艇失事,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?
俄罗斯是世界知名的“战斗民族”,是什么原因促成的?起码有一条:尊重烈士,崇尚英雄。
中国是不是应该从俄罗斯处理“库尔斯克”号潜艇失事问题上学点什么?
361潜艇(图片来自网络)
到目前为止,361潜艇事件给中国海军官兵特别是潜艇部队官兵留下的阴影,一直没有散去。
当年,361潜艇处理结果出来以后,让海军官兵非常气愤,感到心寒,士气低落,很多人要求转业、复员。至今,已经18年了,361潜艇牺牲官兵仍然没有得到应得的荣誉,亲属得不到应有的照顾,对于全体海军官兵,仍然是心中的痛。
2020年12月,361潜艇副政委胡虎的父亲去世了,老人唯一的遗憾,是没有看到儿子的骨灰前进烈士陵园。还要让多少牺牲官兵的父母把这个遗憾带进坟墓呢?
20210129
欢迎关注本公众号